【案例一】
课堂上的交锋
一位原为记者的中国留学生赴法国巴黎十二大学就读,第一堂对话课时就受到了教授的“挑战”。
教授:“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你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留学生:“概括来讲,我可以写我愿意讲的东西。”
教授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吗?”
“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
“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霎时,全班几十双不同颜色的眼睛一齐扫向了中国留学生和一位台湾同学。中国留学生沉静地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随后,那位台湾同学在教授和同学们的注视下也重复一遍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教授似乎不甘心,提出一个更大难度的问题:“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志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中国留学生站起来,一字一板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祖国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离开了讲台走向中国留学生,一只手放在他的肩上,轻轻地说:“我丝毫没有刁难你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的。”然后他大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选自钟丽思:《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中国留学生会受到刁难?为什么后来又得到教授的脱帽致敬?
◆要点提示
世界对中国的评价就是从我们自己的表现得来的。我们自尊、自强,并且深深地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赢得世界人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尊重。
【案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