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史学论稿(增订本)(第七卷)

唐代谱学和唐代社会[1]

字体:16+-

唐代谱学是唐代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郑樵《氏族略》指出: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历代并有图谱局,置郎、令史以掌之,仍用博通古今之儒知撰谱事。凡百官族姓之有家状者则上之,官为考定详实,藏于秘阁,副在左户。若私书有滥,则纠之以官籍;官籍不及,则稽之以私书。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2]

可见,谱学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生活和婚姻关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新唐书·艺文志》乙部《谱牒类》著录,谱系之书凡2050卷,内中属唐代者近半数;故郑樵认为,“姓氏之学,最盛于唐”[3],这话不是没有根据的。

本文仅就谱学在唐代的发展情况,以及谱学和唐代的政治生活、社会风气的关系等问题,做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一、谱学在唐代的兴替

唐代谱学是魏晋以来谱系之学的继续和发展。唐代著名谱学家柳芳曾经对谱学源流作过详细的论述[4],从中不难窥见唐代谱学与魏晋以来谱系之学的渊源关系。宋人郑樵进而写道:

汉有《邓氏官谱》,应劭有《氏族篇》,又有颍川太守聊氏《万姓谱》,魏立九品、置中正: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各有簿状,以备选举。晋、宋、齐、梁因之。故晋散骑常侍贾弼、太保王弘,齐卫将军王俭,梁北中郎将谘议参军知撰谱事王僧孺之徒,各有《百家谱》,徐勉又有《百官谱》。宋何承天撰《姓苑》,与后魏河南《官氏志》,此二书尤为姓氏家所宗。唐太宗命诸儒撰《氏族志》一百卷,柳冲撰《大唐姓系录》二百卷,路敬淳有《衣冠谱》,韦述有《开元谱》,柳芳有《永泰谱》,柳璨有《韵略》,张九龄有《韵谱》,林宝有《姓纂》,劭思有《姓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