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唐朝初年官府所修的《隋书》,是中国古代所谓正史的“二十四史”之一。在中国史学史中,它不仅是有代表性的一部官修史书,而且其史论还颇具当时统治者言论的一些特色。
隋唐封建皇朝,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出现的两个蝉联的封建统一政权,唐初统治者从维护统一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出发,着手修撰《隋书》。唐高祖李渊在《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中清楚地表明:唐初统治者十分重视修撰前朝历史,乃是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即所谓“握图御宇,长世字民”。尤其是对于《隋书》的修撰,具有更为直接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1)唐朝的封建统一政权是隋朝封建统一政权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没有隋朝,就没有唐朝。因此,唐初统治者对隋朝的统一大业,是极为推崇的,称赞隋文帝顺乎潮流,“乘兹机运,遂迁周鼎”,“劬劳日昃,经营四方”,致使“金陵失险”“单于款塞”,出现了“《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2]的统一局面,对隋文帝在统一事业中的作用给予很高的评价。(2)唐初统治者对于隋朝初年的政治,也是异常钦慕的,认为:隋文帝时,“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成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前王,足以参踪盛烈”[3]。(3)一个“甲兵强盛”“风行万里”的隋皇朝,为何在很短的时间内,竟然“率土分崩”“子孙殄灭”[4]了呢?这样触目惊心的现实,又不能不引起唐初统治者的警惕和深思。可见,撰述隋朝历史,对于唐朝统治者来说,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有许多引为鉴戒的历史经验教训。因此,唐皇朝建立不久,最高统治集团立即着手修撰《隋书》及其他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