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历史进程和思维逻辑,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走向唯物史观的不同思想道路可以看出,科学的实践观构成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展开,而人的实践活动蕴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意识的关系;历史的进程及其规律始终表现为“人”、“意”、“物”三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三种关系和三种因素实质上就是历史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历史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历史规律性,历史规律不可能脱离主体活动而成为独立的实体,但又不依主体的意识为转移,并反过来制约甚至决定着人的活动的总体方向。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自在自为运动着的是人类改造外部世界的物质实践活动。正是实践,一方面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为人们改造、创造社会关系提供了基础。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根据和基础。旧唯物主义之所以在历史领域中陷入唯心主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历史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马克思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历史观的理论基础,则使历史观从唯心主义的樊篱下解放出来,并且消除了“精神的历史”与“物质的自然”对立的神话,填平了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之间的鸿沟。
对于历史,只从客体的方面,把它当作自然界一样去研究,不可能把握历史的特质——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只从主体的方面去研究,不把历史看作一个客观的过程,抹杀其内在规律,这正是唯心主义的陈腐观念。马克思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以科学的实践观为理论基础,从实践出发去把握历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而发现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现了人的存在方式,发现了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发现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一句话,发现了人类社会运动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