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是我的学术专著《为马克思辩护》的第二版。
2002年,在我的学生李屹立博士的促动下,我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为马克思辩护》。出乎我意料的是,从2002年1—10月,仅仅10个月,《为马克思辩护》就连续印刷三次。这也许是我的执着感动了读者,但重要的是,读者的厚爱深深地感动了我。所以,在《为马克思辩护》第二版出版之际,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师长、朋友和亲人,没有他们的友情与亲情,我不可能成长;同时,我也想到由于种种原因对我产生误解、偏见甚至“敌视”的人,没有他们的误解与责难,我不可能成熟。“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马克思)对于我来说,友情与亲情、委屈与磨难,都是一笔财富、一笔不可缺少的财富。
我的研究方向是马克思的哲学。我注意到,马克思的“形象”在其身后处在不断变换之中,而且马克思离我们的时代越远,对他认识的分歧就越大,就像行人远去,越远越难辨认一样。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得马克思在世纪之交的思想文化论争中不仅没有成为“原告”,反而或明或暗地成为“被告”,其“形象”任凭“原告”的言说随意涂抹。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不能不为“缺席”的马克思辩护;作为一个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者,我的全部论著都是重读马克思的结果,或者说,是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所以,我把第二版定名为《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
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有较大的变化:一是把“光荣的路是狭窄的(代前言)”改为“马克思哲学:我们时代的真理和良心(代序)”;二是把四编改为上、下篇,并删去了第四编的全部内容;三是对内容进行了调整,除删去了第四编外,还删去了“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辩护”、“物质、实践、世界:关于马克思哲学三个基本范畴的再思考”、“课题设计、资料分析和模型解释: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问题、观点与思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的历史沉思”、“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来源的再思考”八章,增加了“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意蕴”、“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一种新解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一种新解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一种新解读”、“马克思的历史必然性观念:一种新解读”、“马克思的实践反思理论:内涵、特征和意义”、“斯大林与卢卡奇的本体论思想:一种比较研究”、“胡塞尔:从先验自我转向生活世界”、“后现代主义:背景、实质和意义”、“后殖民主义:实质、特征及其局限”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