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形势
一、朝代频繁更迭和隋唐的统一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死,其子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并将汉献帝的年号改为延康。这年冬天,汉献帝迫于形势,同曹丕演出了一场极富悲喜剧色彩的政治禅代的闹剧。汉献帝在“禅位”册书中,一面援引尧、舜、禹的禅位故事,一面又借用“皇灵降瑞,人神告徵”的名义,给这种严酷的政治斗争涂上了一层庄严肃穆的色彩。
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建元黄初,这标志着东汉政权的结束,同时揭开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序幕。次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又过一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三国的纷争,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表现得有声有色,而在经济上也有所恢复和发展。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蜀后主炎兴元年),魏灭蜀,打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两年后,司马氏仿效汉魏“禅代”故事,夺取了曹魏政权,建立西晋皇朝。西晋和吴的并存,代替了原先的三国分立。晋武帝咸宁六年(280年,吴末帝天纪四年),晋灭吴,结束了三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
西晋的统一是短暂的,在它统治的后期,已有成、汉、前凉等民族政权的建立。由于政治腐败和民族矛盾的发展,西晋在愍帝建兴四年(316年)为刘聪所灭,全国又陷于分裂之中。
西晋灭亡的第二年,镇守江南的宗室司马睿即帝位于建邺(今江苏南京),是为东晋。在东晋存在的一百零几年中,中国北方先后出现了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几个政权的兴亡更迭,是为十六国时期。
东晋在恭帝元熙二年(420年)为刘裕所灭。刘裕建立了宋皇朝,继之是宋、齐、梁、陈的更迭,史称南朝。十六国时期,北方各族经过百余年的大规模迁移、斗争、组合与融合,至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方统一;而后,北魏经历了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的分裂和更迭,至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齐武平元年),北周灭北齐,北方重新归于统一。大定元年(581年),北周被隋朝所取代。隋朝建立后,进一步谋求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为南下灭陈做积极的准备。以上,史称北朝。南北朝的对峙与交往,持续了一百七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