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史”与“八书”的比较
《南史》、《北史》作为《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史学上是有它的地位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打算用以“二史”与“八书”比较的方法和回顾《南史》、《北史》问世以后的历史来说明它。这一方面是为了向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提供比较系统的关于评价《南史》、《北史》的材料;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这些材料本身就可以说明《南史》、《北史》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另一方面,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这些材料中发现一些问题,自己来思考上面这个总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这或许是更有兴味、更有裨益的。
现在,先说“二史”与“八书”的比较。
如前所述,“二史”是指《南史》、《北史》,“八书”是指《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清朝学者已习惯于以“二史”跟“八书”并提,而以“二史”与“八书”作比较却要早得多,至晚在北宋已经兴起。
“二史”与“八书”的比较,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在上文的叙述中,已经在一些方面涉及这个问题了。这里,我想再讲三个问题:
(一)史志的有无。“八书”有志,“二史”无志,这是它们在体例上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宋书》有志八篇三十卷,因《三国志》仅有纪、传而无史志,所以《宋书》志的断限上括魏晋、下迄刘宋。《南齐书》部头不大,却也有史志八篇十一卷,反映了作者萧子显的博洽和对于史书体例的完整性的重视。《魏书》的志十篇二十卷,内容很丰富,其中《官氏》、《释老》二志属于首创。《隋书》志十篇三十卷,原名《五代史志》因包含梁、陈、齐、周、隋五朝典章制度而有此名,又因附于《隋书》之后,遂被称为《隋志》。《隋书》志在内容上以隋为主而上揽梁、陈,仰包周、齐,本是梁、陈、齐、周、隋五书之志。唐代史学评论家刘知幾批评《宋书》志和《隋书》志失于断限,这是未察作者深意,因而这个批评是不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