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1卷 古希腊罗马美学

第三节 时代思潮的嬗变

字体:16+-

整个古典时代希腊美学思想的鼎盛,固然与以雅典为代表的城邦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兴起和发展,并随之而来的文化**的到来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由此而凝聚起来的一系列占主导地位的新观念的影响有关,这些新观念里已经熔铸进了以巫术宗教神话和史诗为代表的史前美学观念,而在哲学概念中又出现了新的因素。为此,有必要对这些占主导地位的新观念进行探讨,否则难以阐明为何能从早期的素朴的美学思想中,突然发展出这个时期的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高度发展的理性主义美学思想体系。

一 由自然转向人本

古希腊社会进入公元前5世纪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成长,人们愈来愈摆脱对自然和神的依附,意识到人自身的力量和存在。这种观念集中反映到哲学上,研究重心由以研究自然为主的自然哲学,转向人本主义思潮。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转向人和社会,热衷于探讨什么是正义,以及城邦和法律等是如何产生等问题,其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和社会。亚里士多德最早揭示出这种转变:

这个时期人们放弃了对自然的研究,哲学家们把注意力转向政治科学和有益于人类美德的问题。[55]

后来,西塞罗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了这一点,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招回来,使它进入城邦和人们的家庭之中”[56]。黑格尔将希腊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从早期的自然到智者和苏格拉底的主体的觉醒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轨迹揭示得清清楚楚:从泰勒斯到阿那克萨哥拉是“绝对”,以抽象的自然形式出现的阶段;从智者到苏格拉底则开始将“绝对”设定为主体,进入了主观反思的阶段;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是思想和实在相统一的阶段。[57]这种观点贯彻到美学中可以这样理解:早期阶段,作为审美主体的人被完全融化在自然中,自然成为独占的审美探讨的对象;进入古典时期,随着智者的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标志着审美主体的觉醒;苏格拉底则凭借这个已经觉醒了的审美主体,进而去探讨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普遍的美,即美的本质(定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进而探讨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彼此种种复杂关系和历程,认识到审美主体不只是消极地探求审美客体,并且具有能动地创造审美客体的能力,因此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彼此处在错综复杂的交互辩证关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