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在《斐多篇》中的美学思想,在《会饮篇》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后者可以说是前者的直接继续。
《会饮篇》的主题是什么?历来有着许多争议。古代塞拉绪布罗给它加上的副标题是“论善”,其性质是“伦理的”[91]。弗里德兰德认为是上升到观照“厄罗斯的最高对象”,上升到观照到自为而不是为他的善理念(eidos)。[92]乔伊特认为是,厄罗斯超出单纯当下的那种对性的追求,而是对美和善的那种沉思。[93]卢托斯拉夫斯基认为,主题是爱情,但已经是一种新的爱情,它导致到知识;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在此以前希腊艺术成长基础上的新的理念论,把理念看作是个别事物的原因,理念是独立于意见和表象,它比技艺的制品更为完美;对理念的直觉则是通过概括而获致的。[94]康福德在他的论文《柏拉图〈会饮篇〉中厄罗斯学说》中则认为,要把《会饮篇》和《斐多篇》紧密结合起来理解。《斐多篇》借助苏格拉底宣扬禁欲主义气质,热衷于追求智慧,使灵魂摆脱肉体的羁绊,当时正值夕阳西下薄暮黄昏时节,所追求的是净化灵魂所需的尘世乐园;而《会饮篇》则结束于黎明来临时分的破晓,洋溢着青春和欢乐的气氛,致力于阐述对智慧的爱情。要是说在《国家篇》的第八、九两卷中,致力于阐明对智慧的追求的下降之路,那么在《会饮篇》中,就致力于阐明这种追求的上升之路。在《国家篇》中,把教育分成两个阶段,初等阶段是接受体育和音乐的训练,高等教育则是接受哲学或辩证法的训练,而《会饮篇》则提供这两个阶段之间的中间环节。[95]
以上这些作者对《会饮篇》的主题的探讨,对我们无疑都是有启迪的。这里从探讨柏拉图的美学思想考虑,认为这篇对话集中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审美主体厄罗斯,审美历程,审美的对象和终极成果是真善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