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对于西方(尤其是欧洲)来说是一个革命风云变幻,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哲学思潮不断转型,文艺流派更迭频繁,整个社会既大幅度进步又有深层次矛盾的大发展、大动**、大转变的时期。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西方美学也处在一种全面推进和深刻变化之中,实际上正在酝酿着从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变,奏响了西方现代美学思潮主旋律的序曲。
19世纪西方美学的主要成就首先在于,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形成了西方美学的第一个高峰。在古希腊罗马以来的丰富积累的基础上,经过了18世纪英国经验派与大陆理性派的分化论争以及1750年美学学科的独立,西方美学在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在德国开出了美丽的精神之花——德国古典美学。从1790年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的出版,到1838年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的整理出版,德国古典美学使西方美学形成了独立发展以后的第一个高峰,屹立起了西方资产阶级美学经典形态的难以超越的"珠穆朗玛峰",同时也使传统的形而上思辨的美学体系走到了尽头,给现代美学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和机遇,成了西方现代美学的出发点和生长点。19世纪40年代以后的西方美学思潮的分化和发展,20世纪西方现代美学的形形色色的美学流派及其两大主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形成和演化,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德国古典美学息息相关。
19世纪西方美学的另一个主要成就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的兴起和发展。在俄国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的变革和革命的推动下,在继承和批判德国古典美学的基础上,别林斯基创立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体系,经过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进一步努力,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现实主义美学趋于成熟,从而形成了西方资产阶级美学的第二个高峰,有力地推动了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并且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世界无产阶级美学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和深化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当然,由于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是以旧唯物主义(特别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为其哲学基础的,虽然在旧唯物主义的范围内达到了可能达到的高峰,然而也明显地暴露出了它所固有的内在矛盾,使得皮萨列夫不得不无可奈何地宣布在旧唯物主义范围之内的"美学的毁灭",也使得像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突破旧唯物主义的限制,向情感领域或心灵深处去寻求现实主义美学的拓展和深化。此外,针对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现实主义美学的内容和主导倾向,俄国形式美学的反拨趋向亦初步形成,为20世纪科学主义美学思潮中形式主义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的产生和变化拉开了序幕,这便是波杰布尼亚和维谢洛夫斯基的语文学形式美学在19世纪末的勃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