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5卷 十九世纪美学

第三节 艺术理论

字体:16+-

对于艺术的本质问题,爱默生明确地指出,艺术是人类心灵的产物,即使艺术表现自然,那也是经过了人的心灵的提炼。这样,他提出的其实是一种"心灵表现"说,把艺术看成是人的心灵的表现。当然就其范围而言,要比"情感表现"说更广泛,因为后者仅把艺术表现的范围限于人类的情感,爱默生则认为人类的理智同样也是心灵的组成部分,应当得到表现。就此而言,他的"心灵表现"说要比"情感表现"说更为全面和合理。然而,爱默生对于艺术本质的看法充满着矛盾,有的时候他则认为,大自然就是艺术,万有皆为诗,把自然造化完全与艺术等同起来。他甚至说:"鸟儿**便是一首田园诗,而又不像我们的田园诗那样神气索然。一场暴风雨便是一首粗犷的颂诗,没有任何虚假和夸张;夏天,经过播种和耕耘,最终五谷丰登,颗粒归仓,因此便是一部史诗,使得种种制作精湛的卷帙相形见绌。"[5]这样,他就抹杀了艺术与自然的根本区别,实际上根本取消了艺术的存在。他还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寓于心灵的艺术无需借助于物质媒介加以表现。他说:"假如我们感受到宇宙为己所有,我们栖身于永恒之中,渐悟慧心,我们就不会那么逐逐于这些火花和炉渣。我们又何必亟亟建造一座圣彼得教堂?我们只要慧眼独具,就能把如茵的芳草和郁郁如盖的枝柯的璀璨景色尽收眼底。一个人对于自然风光的一瞥便从中窥见了阿波罗,又何必再耗时多年去雕塑一尊阿波罗像?"[6]这就是说,艺术作品本已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我们更没有必要劳神费力借助于物质材料了。显然,这种观点与克罗齐的看法极为相似。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理论强调"直觉即表现",认为艺术只存在于艺术家的脑海中,这是真正的艺术,而用物质材料表现出来的只是摹本,反倒不是真正的艺术。爱默生与克罗齐如出一辙。其实,否定艺术用物质材料表现实际上是把艺术虚无化了,看不见、摸不着,只存在于艺术家脑子里的艺术是什么呢?除了是一些思维活动之外什么也不是。如果认为这就是艺术,这无异于彻底取消了艺术。爱默生在艺术本质问题上的这些看法互相抵牾,势必使他在这个问题上处于迟疑不决,进退两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