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Дев Никодаевич Тодстой,1828-1910年)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使他享有世界声誉。同时,他在创作实践中经常不断地思考美学问题,不仅在日记、书信、笔记和讲话中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而且还专门写过一些美学著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论所谓的艺术》(1896年)、《什么是艺术?》(一译《艺术论》,1898年)。
列夫·托尔斯泰于1828年生于图拉省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一个大贵族家庭。1844年,他考入喀山大学,先后在阿拉伯、土耳其语文系、法律系和哲学系学习,1847年因不满当时的学校教育而退学。1851年,他与其兄去高加索,并在那里服役,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写了《童年》(1852年)、《少年》(1853年)等自传体小说。1855年11月,他来到彼得堡,结识了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冈察洛夫、奥斯特洛夫斯基、格里戈罗维奇、皮谢姆斯基、费特等俄国文坛巨匠,与《现代人》杂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1856年11月末退伍,1857年初他首次出国旅行,访问了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对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的残酷现实极端不满。1859年末,他开始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从事农民子女的教育事业,企图以教育救民救国。1862年9月结婚,婚后开始了紧张的文学创作。他的文学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早期(1852-1863年),此时主要作品为自传体三部曲小说,已表现出他的现实主义美学特点。二是全盛期(1863-1878年),这是他的创作成熟期,其标志是《战争与和平》(1863-1869年)和《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年)。这两部巨著奠定了他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的坚实地位。三是晚期(1879-1910年),这期间,他于1881年9月因子女求学举家迁到莫斯科,在那里又了解到城市贫民的悲惨生活。这时,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思考,他终于在《忏悔录》(1879-1880年)中正式宣布与上层贵族地主阶级决裂,站在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对沙皇专制制度进行全面批判,并极力宣传"勿以暴力抗恶"和"道德上自我完善"的思想。这时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年)。由于长期的思想的矛盾和精神的痛苦,1910年11月10日,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悄悄地离开了度过一生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在离家出走的路上,他突患肺炎,20日死于阿斯塔波沃小车站。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