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Φе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1881年)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伟大作家。他的世界观十分复杂,与此相应他的美学思想也充满着矛盾,不过,正如他自己所说:"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不对,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即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全部奥秘。"[61]也就是说,他把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向人的心灵深处方面,向人的心理的艺术表现方面拓展了。他主要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表现了他的心理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不过,在他的日记、书信、评论、纪事中也从不同的侧面记录和阐述了他的比较独特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他的主要美学论文和文艺评论有:《俄罗斯文学组论》(1861年)、《爱伦·坡小说三篇》(1861年)、《1860-1861年美术学院画展》(1861年)、《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作家日记》(1873年,1876年,1877年,1880年)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21年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一个平民出身的军医,1828年获贵族称号,思想保守,因虐待农奴而被农奴殴打致死。1834-1837年,他在莫斯科一所私立寄宿学校学习,深受具有启蒙主义思想的语文教师的影响,读了许多俄国和西欧作家的书。1838年进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习,1843年毕业,被分到彼得堡工程兵团工程局绘图处工作。但他一心想当作家,于1844年辞职,专心从事文学创作。1845年,他的第一部小说《穷人》完稿,受到别林斯基的赞赏,成为"自然派"作家的一员和彼得堡文坛的一颗新星。第二部小说《双重人格》(1846年)开始显露出他的现实主义的独特之处——着重于人物内在本性和精神状态的矛盾变化的精雕细刻,以幻想、想象的手法描画病态的心理和性格的分裂。1845年与别林斯基及其小组成员的结识使他获益匪浅。1847年初,因为文学观念的分歧,他与别林斯基等人决裂,热衷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活动。1849年与该小组其他成员一起被捕,关押在彼得保罗要塞。同年11月,以散发和在集会上朗读别林斯基致果戈理信,反对宗教和政府的罪名被判死刑,后被改判四年苦役,期满后再罚为士兵。1850-1854年他在鄂木斯克狱中服苦役,期满后被编入西伯利亚边防军当兵。1857年获准恢复贵族权利,并同伊萨耶娃结婚。1859年获准迁居特维尔,年底回到彼得堡,恢复了文学生涯。这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一些复杂的变化,摒弃社会主义,改宗基督教,并希望以道德感化来改善社会。这时,他与哥哥米哈伊尔一起创办了杂志《时报》(1861-1863年)与《时代》(1864-1865年),表明了对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反对。1866年发表《罪与罚》,1868年发表了《白痴》。1867-187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夫妇旅游欧洲,使他对西欧社会丧失信心,充满敌对情绪,而对宗法制的俄国在基督教精神中的复兴充满希望。19世纪70年代发表了《群魔》(1871-1872年)表现了这些思想。他的最后巨著是《卡拉马佐夫兄弟》(1879-1880年),充分显示了他的复杂思想。但在美学和艺术上,他始终是一个独特的现实主义者。1881年1月28日,他病逝于彼得堡。他的现实主义,不仅在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更在于深入描绘人的心理及其深处的某种分裂和病态,因而他被现代派的作家尊为自己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