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Stendhal,1783-1842年)的真名是亨利·贝尔(Henri Beyle),出身中产阶级,自幼崇拜卢梭,与父亲的关系却相当紧张。1801年和1806年,他两度供职于拿破仑的军队,随军到过意大利和莫斯科,亲眼目睹了莫斯科的大火。他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衣服,喜欢女人,对于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日记里都有翔实的记录。这一切都很平常。但是他的写作并不平常。司汤达登上文坛正是夏多布里昂风靡一时之际,但他预言到1880年人们将来读他的作品,反之无人再来读夏多布里昂,预言他是为未来的读者写作。这些预言都丝毫不爽地应验了。主要以《红与黑》(1830年)和《巴马修道院》(1839年)两部小说蜚声世界的司汤达,已被公认是现代心理小说的鼻祖。
司汤达算得上是浪漫主义的一名不屈不挠的旗手,而且断不似第一代浪漫主义作家史达尔夫人和夏多布里昂那样,或多或少依然带着古典主义的审美趣味,而是不遗余力鼓吹浪漫主义,认真清算起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早在1815年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为三位音乐家作传的《海顿、莫扎特、梅达斯达斯的生平》中,他就坚决反对一味模仿古典主义,提出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美的理想,所以如何能设想同一个对象,能使如此复杂的人等谁都感到愉快?他的结论是对于两个不同的人,是不存在同一种美的。这一思想与其说是在阐说美的相对性,不如说是对权威和传统的强烈挑战,如他接着所说,时代改变了,人也随之改变了,文学势必应该随之改变。换言之,一个浪漫主义的时代到来了。
司汤达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想,比较集中见于他1823年初版的一本小册子《拉辛与莎士比亚》。小册子本身是与古典主义论争的产物。1822年英国一个剧团来巴黎演出莎士比亚剧作,因一部分观众和舆论界作祟,不得不停演。司汤达当即撰文《为创作能使1823年观众感兴趣的悲剧,应该走拉辛的道路,还是莎士比亚的道路?》,刊于《巴黎每月评论》10月号上。次年1月司汤达又在同一刊物上发表了《笑》。1823年初,他将上述两文与新撰《浪漫主义》一文合并,以《拉辛与莎士比亚》为题,自费出版。1824年,法兰西学院院士奥瑞发表演说攻击浪漫主义,司汤达写出长篇答辩文章,1825年再版时纳入《拉辛与莎士比亚》的第二部分。两年以后,法国文坛与《拉辛与莎士比亚》初版后默默无闻的情况已是大不相同,与三年前英国剧团在巴黎被人喝倒彩,自由派口口声声说英国人谋害了拿破仑,大肆攻击莎士比亚的情形,更不相同。浪漫主义已经自成气候了。这在1832年司汤达的女友于勒·高及耶夫人给他信中讲的一句俏皮话,也可见其端倪。高及耶夫人说,创造浪漫主义的本来是你司汤达,你的浪漫主义是纯净的、自然的、动人的、天真的、有趣的,可是别人却把它弄成了一个尖声嚎叫的怪物。当时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发表了五年,一时轰动的《欧那尼》首演刚刚过去两年,正当浪漫主义如日中天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