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6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上

第二节 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艺术理论

字体:16+-

罗宾·乔治·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1889—1943年),英国现代著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1889年出生于兰开夏郡的考尼斯顿,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1908年入牛津大学读书,1912年毕业,后任牛津大学研究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应征从事战时工作,战后重返牛津大学,任潘布罗克学院研究员。1934年任牛津大学温弗莱特学院形而上学教授,1941年因病退休,1943年病逝。

科林伍德著述颇多,主要有:《宗教与哲学》(1916年)、《心灵的思辨》(1924年)、《艺术哲学新论》(1925年)、《罗马不列颠考古学》(1930年)、《历史哲学》(1936年)、《艺术原理》(1938年)、《形而上学论》(1940年)、《新利维坦》(1942年)、《自然的观念》(1945年)和《历史的观念》(1946年)等。

在美学方面,科林伍德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是克罗齐美学的继承者,在谈到表现主义美学时,人们通常把克罗齐和科林伍德联系起来,合称为“克罗齐—科林伍德的表现说”。科林伍德本人也曾在一封给克罗齐的信中谈到了克罗齐对他的影响,并且提到了他的《艺术原理》一书的中心论题与克罗齐美学的继承关系。

科林伍德的美学著作主要有两部,《艺术哲学新论》和《艺术原理》。前者反映了他早期的美学思想,表现了他对艺术问题的初步探索;后者则是他后期美学思想的结晶,反映了他对艺术等问题的更为系统、更为深入的研究。

一 科林伍德的早期美学思想

在《艺术哲学新论》中,科林伍德的主要目的是试图陈述艺术的普遍概念并扩大它的影响,因此艺术的本质问题是科林伍德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一)关于艺术的本质

科林伍德认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因此确定艺术的本质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确定艺术的一般本质,二是确定艺术的特殊本质,而确定艺术的特殊本质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