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6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上

第三节 鲍桑葵的“使情成体”说

字体:16+-

吉尔伯特和库恩在他们合著的《美学史》一书中,曾高度评价鲍桑葵(Bernard,Bosanquet,1848—1923年)对于美学的贡献,指出他和威廉·狄尔泰“这两位思想家可以说是19世纪末期美学的最重要的代表”。[1]就鲍桑葵的美学理论的基本倾向而言,他显然是表现主义美学营垒中的一员。鲍桑葵是英国美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政治家和社会学家。他在许多领域中都有所建树,写过《逻辑学—知识的形态学》、《基督教文化》、《道德自我心理学》、《国家的哲学理论》、《科学与哲学》、《个性和道德的原则》、《含义和直线推论》等大量著作。在美学方面,问世于1892年的《美学史》一书使他在美学界声名鹊起,而1915年出版的《美学三讲》则引起了人们对于他的美学理论的广泛注意。此外他还曾把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译成英文,对于传播黑格尔美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 美的本质:“使情成体”说

在哲学上,鲍桑葵是一个新黑格尔主义者。他也和黑格尔一样,把抽象的精神实体“绝对”作为世界的本体。他认为哲学只是对于传统文化,即宗教、伦理、艺术等的体验。同时,哲学与科学无关,不会因为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与科学不同,它自己没有新发现。哲学也不能由于科学的发现而引起革命。”[2]他坚决反对站在进化论的立场上研究哲学。他以讽刺的口吻说道:“在我们的文艺著作和通俗哲学里,在我看来,依赖将来已成为一种实际的病症。”[3]这里所说的“通俗哲学”指的是唯物主义。此外,他歪曲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把辩证法称作“爱情的逻辑”或“全体的精神”,认为辩证法就是要求与对方结合起来的一种主观冲动,这种冲动就是逻辑。他指出:“逻辑或全体的精神是达到实在、价值和自由的关键。”[4]在他看来,个体脱离了全体就不会有美、善和自由。他把绝对看作是吞噬一切矛盾的全体,力求取消一切矛盾。此外,他还提出一种“心物统一”说,指出:“固然,事物没有心灵是不完整的,但是心灵没有事物也是不完整的;我们不妨说,就和心灵没有身体一样地不完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