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亚那的艺术论是他整个美学思想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与他的美和美感论相比,其艺术论的价值也许更高一些。
基于自然主义立场,桑塔亚那首先不是从艺术作为客体的内容与形式着手,而是从艺术与人的关系着手,特别是从人的生命活动、自然天性、本能冲动出发,来讨论艺术的本质和特征的。
他提出:“艺术的基础在于本能和经验。”[1]为什么呢?他首先从人的生命活动与周围世界的适应与改造关系出发,来为广义的艺术下定义。他指出:“生命是一种有时接受改造,有时把改造加之于自然而形成的平衡”,“人的本能经常迫使人去适应或改造这些物质客体”,因而人的“有用的活动的痕迹”常常无意识地留在人所生活过的地方。人的这种活动“改变了自然界的事物,使这些事物与人的愿望相符合”,而“这种由人给予物质的合适形式”“是理**的工具,因此赋予客体以人性和使客体理性化的任何活动,都叫做艺术”。从表面上看,桑塔亚那这个观点同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从实践观点出发提出的“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主张十分相似,但实质上有本质的区别:第一,桑塔亚那所说的人对物质客体的改造,当然也具有实践的含义,但他把人的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完全建立在“生命活动”即自然本性的基础上,因而把社会实践自然化了。第二,他所说的人的“理**”,或将客体“理性化”的“理性”,仍然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只是体现着人的“有用活动”愿望的本能,或是“变得有思考有见识的本能”[2]而已。
正因为这样,所以桑塔亚那在把艺术称为“使客体理性化的活动”的同时,又说“所有的艺术都有一种本能的根源和物质的体现”,甚至认为如鸟儿知其筑巢的功用,那么这种筑巢行为也是一种“艺术实践”,并提出另一个定义作为补充:“艺术是意识到它的目的的创作本能。”不仅如此,他还公开把理性与本能等同起来,说“本能被认为是合乎理性的”,“艺术和本能一样是不自觉的”,“通常它并不完全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因为那些遗传下来和存在于天生结构中的本能,必须节省地和深入地组织起来”,而不必时时带着目的去活动,“因此,生命的更高级的产品总是无缘无故的”。[3]至此,他把艺术的基础完全安放在人的本能(包括“理性”)活动的基础之上,甚至连这种活动的“目的性”也终于被取消了,成了“无缘无故”的生命活动本身。所以上述补充定义实际上可以改为“艺术是无目的,不自觉的创造性本能”,这也并不违背桑塔亚那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