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6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上

第一节 以“绵延”为核心概念的生命哲学

字体:16+-

柏格森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绵延”,中期以后换称“生命冲动”,实际是一回事。从“绵延”出发,柏格森建立起他完整的生命哲学理论。

什么是“绵延”?根据柏格森自己的说法,至少包含下列几层含义:(1)绵延就是运动,就是发展、变化的过程本身。[1](2)绵延是时间性的,而不是空间性的。他说,物体的运动“是一种在绵延中开展的过程”,一种“不占空间的过程”,一种时间过程。(3)绵延是一种心理体验和活动状态,“是一种心理上的综合,是一种心理的……过程”[2],是心理或意识状态的动的连续性。(4)在此意义上,绵延就是“自我”或“自我的意识状态”,是自我的基本存在方式。柏格森认为自我是一种“纯情绪性的心理状态”,而绵延即“唯一实在的东西是那活生生的、发展中的自我”,自我以外的一切事物不过是自我的“鬼影”,是“被纯粹绵延投入空间之无声无息的一种阴影”。[3](5)绵延是绝对自由的意志。在物理学等以空间事物为对象的自然科学范围内,一切受因果律与必然律支配,因而无自由可言;而在以纯粹绵延的“自我”的意识状态为对象的心理学范围内,意志有绝对的自由。(6)绵延作为心理、意识的纯粹运动,是纯粹的质,不具量的特性,不可作数的测量与分析,“当我们研究纯情绪性的心理状态时……除非通过某种象征的表示,我们几乎无法数出它们”[4],因为绵延“是性质而不是数量”。[5](7)绵延是一种创造和进化,是新质的不断涌现,他说:“绵延就是创新,就是形式的创造,就是绝对新的东西的连续制作。”[6](8)然而,绵延不等于新陈代谢,而是保留旧质的新质叠加,是“滚雪球”式的增加,因而,现在即过去的积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