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6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上

第一节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的发展及概况

字体:16+-

俄国形式主义是1914年到1930年在俄罗斯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美学学派。

“形式主义”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但它成为一股文艺学、美学思潮,则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几年的事。在当时的西方,一方面各门学科都以文学作为研究资料,利用文学研究为自己的学科服务;另一方面,就文学研究本身来说,研究者又往往习惯于研究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与社会因素,旁征博引许多外在资料以解释文学作品,而不注重作品本身。在这一背景下,俄国的一批青年学者不满于文学研究沦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认为文学研究作为一种独立自主的活动,必须以文学本身为目标,探索文学的内在规律。因此,他们否定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提出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文学的“内在问题”,即文学本身的形式。

俄国形式主义主要有两个分支:1914—1915年在莫斯科成立了“莫斯科语言学小组”,创始人是雅各布森,成员包括维诺库尔、布里克、托马舍夫斯基等人。第二年在彼得堡成立了“诗歌语言研究会”,协会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首,成员包括艾亨鲍姆、雅库宾斯基、鲍里瓦诺夫、特尼亚诺夫、日尔蒙斯基、维诺格拉多夫等人。这两个学术组织的成员大多是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青年学生,没有任何背景,在当时的学术界及社会上也没有任何地位。他们常在一起讨论语言、文学、艺术等问题,或合资出版学术著作,但主要是按照各自的学术观点从事研究。因此,他们各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对语言和文学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总的来看,莫斯科语言学会的研究重点是俄罗斯民谣和民间故事,诗歌语言研究会则热衷于研究欧洲文学的形式。所以这个时期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潮只是松散的学派,并未形成自觉的“运动”,但他们都表现出对20世纪初文学研究现状的普遍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