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6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上

第二节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

字体:16+-

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ij,1893—1984年),是彼得堡“诗歌语言理论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俄国形式主义美学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苏联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作家。

什克洛夫斯基出生在彼得堡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从小喜爱俄罗斯语言文学,尤其是普希金的抒情诗。后进入彼得堡大学历史语言学系学习。1914年完成的第一本著作《词语的复活》,被视为俄国形式主义诞生的宣言,为他以后成为诗歌语言研究会的精神领袖奠定了基础。他的前期论著包括:《作为技巧的艺术》(1917年)、《情节分布的拓展》(1921年)、《罗扎诺夫》(1921年)、《骑士运动》(1923年)、《文学与电影》(1923年)、《艺术的形式和材料》(1923年)、《感伤的旅行》(1923年)、《关于散文的理论》(1925年)、《第三种制作》(1926年)、《怎样写电影剧本》(1927年)《汉堡账户》(1928年)、《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材料与风格》(1928年)等大量论著,阐述了他的形式主义理论和基本观点。他还曾与特尼亚诺夫、艾亨鲍姆合著《电影诗学》。然而,形式主义文论从20年代上半期起,就开始从内部和外部受到不断的批判。到1930年,什克洛夫斯基不得不转而从事历史小说等体裁的文学创作。直到50年代苏联文学的解冻时代,才重新从事文学评论工作,先后出版了《关于俄国古典作家小说的札记》(1955年)、《赞成与反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评论》(1957年)、《论散文》(1959年)、《托尔斯泰》(1963年)、《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文集》(共3卷,1973年)等。他的美学思想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一 强调文学艺术的内部规律和形式

俄国形式主义对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文艺模仿说、社会功能说等发起了挑战,鲜明地提出文学的独立自主性。什克洛夫斯基说道:“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1]就是说,文艺不是对外部生活的模仿和反映,文艺有其自身的本质和内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