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6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上

第三节 艾亨鲍姆的科学实证主义美学

字体:16+-

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艾亨鲍姆(B.M.Eikhenbaum,1886—1959年)是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俄国形式主义运动的一位著名代表。

艾亨鲍姆出生在斯摩棱斯克州的红城。少年时代曾就读于军事医学院,1907年进入彼得堡大学历史语言学系学习,1912年毕业。在大学期间,他参加过文格罗夫的普希金讲习班。从1907年开始文学研究工作,1918年加入诗歌语言研究会。1918—1949年,艾亨鲍姆在彼得格勒大学教授俄国文学史,1920—1931年间还兼职在彼得格勒艺术史研究所任教。1956年起在俄罗斯文学研究所任教。从20年代中期起,他对莱蒙托夫和列夫·托尔斯泰这两位俄罗斯作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杰尔查文的诗学》、《卡拉姆辛》(1916年)、《民间故事的幻想》(1918年)、《果戈理的〈外套〉是怎样写成的》(1919年)、《俄国抒情诗的旋律》、《涅克拉索夫》(1922年)、《安娜·阿赫马托娃》(1923年)、《文学透视》(1924年)、《文学》(1927年)、《托尔斯泰》(第1卷,1928年;第2卷,1931年;第3卷,1960年)、《莱蒙托夫》(1924年)、《莱蒙托夫研究》(1960年)等。

一 科学的实证主义理论原则

艾亨鲍姆在《“形式方法”的理论》一文中指出:“所谓‘形式方法’,并不是形成某种特殊‘方法论的’系统的结果,而是为建立独立和具体的科学而努力的结果。”“我们和象征派之间发生了冲突,目的是要从他们手中夺回诗学,使诗学摆脱他们的美学和哲学主观主义理论,使诗学重新回到科学地研究事实的道路上来……由此产生标志形式主义者特点的科学实证主义。”[1]俄国形式主义在诗学研究上的科学实证主义的立场是显而易见的。它与象征主义的根本分歧也正在于此。艾亨鲍姆系统地论述了俄国形式主义的这一基本理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