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6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上

第二节 瑞恰兹的语义学美学理论

字体:16+-

瑞恰兹是英国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和诗人,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的创立者之一,毕业于剑桥大学,1922年任剑桥大学讲师,四年后任研究员。瑞恰兹1930年曾来清华大学讲学,从1939年起长期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1980年他曾再次访问中国。瑞恰兹一生主要著作有《美学基础》(1921年,与奥格登和伍德合著)、《意义的意义》(1923年,与奥格登合著)、《文学批评原理》(1924年)、《科学与诗歌》(1925年)、《实用批评》(1929年)、《孟子论心:多义性实验》(1931年)、《柯勒律治论想象》(1934年)、《修辞哲学》(1936年)等。瑞恰兹在二三十年代所写的这八本语言学—美学著作中,试图建立一种科学化的文学批评,进而引入了两门科学:心理学和语义学。

由于受到逻辑经验主义的影响,瑞恰兹非常注重语言问题和意义问题,主张对词语、句子和美学中使用的术语进行语义分析,以消除用语上的含混不清,从而建立了一套语义分析的方法。此外,他对语言的特征、功能以及阅读问题的研究在哲学倾向和方法论上也明显地受到逻辑经验主义的影响。

瑞恰兹还特别重视对艺术价值、艺术传达、审美经验和审美判断问题的研究,在这方面,心理学成为瑞恰兹美学主张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他对诗歌语言情感特征的分析,对艺术价值与艺术传达的核心概念“冲动”的分析,以及对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的认识,都与他的心理学理论有密切的关系,是从他的心理学理论中引发出来的。

因此从总体上看,瑞恰兹的语义学美学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语义学美学理论。不过,总的看来,瑞恰兹的语义学美学也还是一种反映20世纪科学的、经验主义的和实证主义思潮的美学理论。

一 意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