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我们对20世纪西方美学两大主潮的发展脉络及其历史性对立作了初步的勾勒。下面,我们拟从研究重点和理论特征两个方面进一步描述20世纪西方美学的基本走向。
一是研究重点的两次历史性的转移。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艺术家和创作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第二次则是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19世纪的西方美学的艺术理论,占主流地位的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尽管它们有种种不同,但在研究重点上却完全一致,即都以研究艺术家为主,譬如浪漫主义美学强调“天才”和“主体第一性”,因而主要关注艺术家的创造性想象、灵感等:现实主义艺术理论虽然把艺术真实性放在首位,但通过对作品的研究,还是把批评的重点落在艺术家身上;实证主义则更关注艺术家的生平、传记等方面的研究,试图与其作品互相印证。
20世纪的西方美学,一开始仍然延续了上述研究重点,如表现主义美学就是如此;精神分析学美学在这方面又有所发展,如弗洛伊德把艺术家的作品与其童年、少年时代的心理乃至病理历程结合起来研究,以后者来解释前者;直觉主义美学仍然把重点放在研究艺术家的心理、意识活动上。
但是,从20、30年代起,随着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美学的崛起,西方美学研究的重点开始悄悄地发生变化,即从艺术家及其创作研究为主逐步转向作品研究为主。例如俄国形式主义只关心文学作品本身的语言形式和结构,而不关心有关作家的生平与心理。到了结构主义,更是把文学文本作为唯一的研究对象,罗兰·巴特声称,作品诞生后,“作者死了”,作者意图与文本无关。
关注的目光从艺术家到作品,这是当代西方美学研究重点的第一次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