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维坦·托多洛夫(Tzvetan Todorov,1939— ),保加利亚裔法国文论家、美学家。他出生于保加利亚,在保加利亚读完大学,1963年移居法国,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1968年进入法国的国家研究中心从事文学研究,后被聘为该中心研究员,又兼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他的主要著述有《〈十日谈〉的语法》(1969年)、《幻想:对一个文学类别的分析》(1975年)、《散文的诗学》(1977年),另外还主编过《文学理论》(1965年),发表了若干篇论文。
一 坚持系统化原理的诗学及“阅读”理论
托多洛夫认为,文学研究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把文学作品当作最终、唯一的对象,其目的是要说明文本的意义,托多洛夫称之为阐释;另一种是认为,每一个文学文本都是某个抽象结构的表现,因此,文学研究的任务就不是去确定一个具体作品的意义,而是要通过文本来探究文本外的某些东西,确立具体文本生成的一般规律,托多洛夫称之为科学,其中包括心理分析、社会学、哲学等不同视角。在托多洛夫看来,这些实际上都否定了文学作品的自主性质。为此,托多洛夫提出了第三种方法,即诗学。它既不同于阐释具体作品,因为它不去揭示意义,而是要认识制约作品阐释的一般规律;也不同于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外在研究立场,而是在文学内部寻求规律。因此,诗学可以有效打破文学研究领域中阐释与科学的对立。
因此,诗学的对象就不是文学作品本身,而是某个抽象的结构(文学),每一部作品都被当作是这个抽象、一般结构的表现形式,是该结构诸多可能的实现形式之一。诗学研究的目标就是要提出一套关于文学话语的结构和功能实现的理论。这里,托多洛夫关于文学作品与文学本身关系的理解,很明显地可以看到索绪尔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