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7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下

第六节 马舍雷的文学生产理论

字体:16+-

马舍雷(Pierre Macherey,1938— ),法国共产党党员,法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美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他是法国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理论家阿尔都塞的学生,被认为是阿尔都塞学派美学的主要代表。其美学、文论的著作主要有《文学生产理论》(1966年)、《反映问题》(1976年)、《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1976年)等,其中,《文学生产理论》是其代表作,影响也最大。

一 文学:对意识形态的加工、生产

马舍雷认为,马克思主义并无系统的美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并未提出完整的艺术理论,普列汉诺夫、拉法格等亦无系统的美学论著,卢卡奇的美学陷于意识形态的误区,1956年以后苏联的斯大林主义文艺理论又告瓦解。为此,他提出,应当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新审视,依照阿尔都塞揭示意识形态假象的思路,创造一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理论。他的“文学生产理论”就是这样产生的。

马舍雷的“文学生产理论”不同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也不同于当代解释学、接受美学的“生产性”理论,而是有其独特的含义。最基本的意义有二:一是文学是对意识形态的加工、生产;二是这种生产不是对意识形态的模仿、反映、体现或概括,而是对意识形态的偏离、诘难、反叛、挣脱。

对意识形态的理解,马舍雷与阿尔都塞的理解基本一致,即不把意识形态看成社会存在的反映,而是看成一种独立自主的生产思想观念的实践,是对人的意识进行的加工,是用想象性关系来规范现实生活、规定人的社会存在,使人们接受现成的社会秩序。这实际上是把意识形态看成完全代表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维护现存社会的绝对观念主体。

马舍雷的文学生产理论,乃是从上述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出发的。他首先把文学创作界定为意识形态的生产。在他看来,文学作品是作家用语言来对作为原料的意识形态进行加工、生产的产品。作品所表达的意识形态在写作前业已存在,所以写作算不得“创造”,它只是与物质生产类似的,经对原料进行加工,制造出形态、功能不同于原料的产品的生产过程。所以,文学艺术不是创造,而是生产。文学生产的原料是意识形态,经加工后产出的产品则是在形态、功能上与意识形态大不相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