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年),当代法国社会学家、思想家,1954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比解构主义思潮倡导者德里达早一年,比福柯晚三年,与年鉴学派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拉杜里和专攻叙事学的文学理论家热奈特同年。不过,与福柯、德里达相比,布尔迪厄算得上大器晚成,他的学术潜伏期要长得多,尽管在50年代末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布尔迪厄已经显露出了令人惊奇的学术敏感和理论深度,但他真正的学术影响直到70年代才开始慢慢形成。
布尔迪厄1930年出生于法国南部的比安地区,是一个乡村邮递员的儿子。他是在结构主义的传统中被训练成为一个人类学家的,这一学术背景支配了他在阿尔及利亚所从事的实地考察工作。布尔迪厄研究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部分是在阿尔及利亚人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战争期间完成的。这一经历在他对科学、社会和政治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思考上留下了印迹。回到法国后,他得到了里尔大学的一个职位,在那儿他完成了有关阿尔及利亚的一些早期论文,并开始了一系列新的研究,包括对他出生地比安地区的研究,以及有关法国流行文化的研究。在同一时期,他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地进行过合作研究。由于早期研究的成功,1964年布尔迪厄在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得到了一个职位,他后来成了该院欧洲社会学中心的负责人,《社会科学的研究行为》杂志就是由这个中心创办的。
1972年布尔迪厄出版了《实践理论概要》,这部如今已成经典的社会学著作,并未像德里达60年代中期的三部著作那样,引起极大的轰动,这部著作的理论影响,无论在法国还是在英语世界都是滞后的,尽管1977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就已出版了它的英文版,但在英语世界,“布尔迪厄”仍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名字。1975年布尔迪厄创办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行为》杂志,这本令人耳目一新的杂志,不仅成了布尔迪厄最主要的理论论坛,而且其影响也直线上升,并迅速成为法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社会科学类刊物。1980年布尔迪厄出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实践的逻辑》,1990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