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批评与知人论世
一、从马端临评论《通典》《通鉴》说起
史学批评是严肃的事情,没有严肃的态度,自亦难得有严肃的批评。中国古代史学遗产的精华之一,是许多史学家、史学批评家在撰写历史和评论史学时,都具有一种严肃的态度。《史记》《汉书》孰高孰低的争论,编年、纪传孰优孰劣的辩难,以及关于其他一些问题的聚讼,其中凡见解精当者,大抵都离不开知人论世这个道理。上文说到马端临在评论杜佑《通典》和司马光《通鉴》时,提出了时有古今、述有体要的思想,可以看作史学批评中之自觉的知人论世的方法论。马端临评论杜佑《通典》说:
有如杜书纲领宏大,考订该洽,固无以议为也。然时有古今,述有详略,则夫节目之间未为明备,而去取之际颇欠精审,不无遗憾焉。[1]
马端临著《文献通考》一书,是继承了杜佑《通典》的事业。这两部书,都是典制体通史巨著。《通典》分为九门叙历代典制;《文献通考》在此基础上分厘、增益为二十四门,卷帙也比《通典》增加了四分之三。在这种情况下,马端临怎样看待《通典》,无疑是对他的史学批评之见识的一个检验,马端临是从理论上回答了这个问题的。他说的“时有古今,述有详略”,一方面看到古今的不同,即历史条件的变化;另一方面指出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史家的撰述在内容上自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因而有详略的差别。这是从客观历史和主观意识两个方面来评价前人的成果、看待自身的撰述。因此,在他看来,《通典》一书“节目之间未为明备”“去取之际颇欠精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他继承、发展前人的成果,正由此而起步。
马端临的治史兴趣、志向在于典制体通史,那么,他对于编年体通史《通鉴》做何种评价,这同样是对他的史学批评之见识的一种检验。马端临的高明,是他从理论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