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外一种(第二卷)

素养·职责·成就

字体:16+-

——史家批评论三题

一、史家的素养

从一般的理论原则上,或者以某种理论、主张同具体的历史撰述相结合,对史家做比较广泛的评论,是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这些批评是针对史家提出来的,我们姑且把它们称为史家批评论。史家批评论涉及的问题很多,史家素养、史家职责、史家成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三个问题。

关于史家素养,魏晋以前已有一些人提出不少论断。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史传》篇的赞语,是较早从理论上提出这个问题的。他写道:“史肇轩黄,体备周孔。世历斯编,善恶偕总。腾褒裁贬,万古魂动。辞宗丘明,直归南董。”这里说的“体备周孔”“辞宗丘明,直归南董”,是分别讲到了史家关于史书体裁的创制、文辞的运用和直书的精神。他认为,史家的文辞应以左丘明为宗范,秉笔直书当以南史氏、董狐为榜样,从而提出了这两个方面史家所应追求的素养之目标。《隋书·经籍志》史部大序说:“夫史官者,必求博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使居其位,百官众职,成所贰焉。是故前言往行,无不识也;天文地理,无不察也;人事之纪,无不达也。”“博闻强识”,出自《礼记·曲礼上》;“疏通知远”,出于《礼记·经解》。《隋志》作者援引这两句话,其意主要是用来说明史家在学识上的素养所应当达到的要求。这就是说,知识要广博,器局要辽远。所谓“前言往行”“天文地理”“人事之纪”,主要是从知识领域说的;所谓识、察、达,主要是就器局说的。也可以说,“博闻强识”是指知识上的素养,“疏通知远”是指见识上的素养,两者结合,相得益彰。《隋志》的这个见解,是对《文心雕龙·史传》篇的重要补充。

在《隋志》之后四五十年,刘知幾在回答郑惟忠所问为什么“自古以来,文士多而史才少”时,提出了“史才须有三长”,即史才、史学、史识的论点,而尤其强调“好是正直,善恶必书”的精神,这概括了刘勰说的体、辞、直和《隋志》所着眼的学与识。刘知幾的“史才须有三长”的论点,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史家素养的全面认识,确立了史家批评论的基本范畴。千年以后,章学诚以“史德”论补充“三长”说,构成了史德、史才、史学、史识四大范畴,总结了古代史学批评的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