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书,是由我发表在《文史知识》上两组系列连载文章汇集而成的,书名采用了第一个连载栏目的名称。
1989年夏天,《文史知识》编辑部柴剑虹、胡友鸣两位同志跟我商量,约我在这个杂志上开辟一个史学方面的连载栏目。我欣然同意接受这个任务,并提出从史学批评方面来设计栏目的内容,他们对此颇感兴趣,鼓励我早点着手撰写。当时,我对于究竟按时间顺序来写,即写成“史”的形式,还是按若干问题来定,即写成“论”的形式,很是犹豫。其实对于我来说,不论采用哪一种形式,写起来都会很费力的。在二者抉择之间,胡友鸣同志的建议起了重要作用。他认为,采用提出问题的方法来写,或许更困难一些,但这种形式角度比较新颖,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更符合读者的需要。撰写的形式就这样定下来了。同年12月,我拟出了一份包含16个题目的撰写计划,并把栏目称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漫谈》,经与胡友鸣、冯宝志两位同志交换意义,得到他们的赞同,我们议定从1990年5月起开始连载。栏目的名称,为避免跟其他栏目重复,胡友鸣把“漫谈”改成了“纵横”。我以为“纵横”的口气大了些,但为全局计,也就没有再做变动。旋因诸事繁多,我的撰写计划往后推迟了半年多,故这个栏目至1991年1月才开辟出来。
我之所以确定要写古代史学批评方面的问题,在认识上有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中国古代的史学评论著作如《史通》《文史通义》素有盛名,多为人们所称引,因而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古代史家和学人关于史学评论方面的论著或言论,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其真知灼见、发展历程,并不是这两部名著所能代替的。古代的历史撰述、史学论著、文集、笔记中,多有史学评论的闪光思想。这是一笔丰厚的史学遗产,只因我们注意不够,或是缺乏自觉的系统发掘、整理、阐释,故这一宝藏尚未充分显露出它的光华。这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发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