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浩如烟海的史学遗产比较起来,《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只不过是它的一个小小的缩影,遗漏和缺陷是在所难免的。尽管如此,这毕竟是中国史学关于自身在理论方面和发展历程方面,对于已有遗产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整理,因而在学术上自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里,我想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第一,关于学科建设。记得我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读大学本科历史系,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有《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1~8册)作为参考,授课教师有时就直接引用,以期说明某一历史问题。学习中国近代史,也有《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上下册)作为参考。同学们有了这样的参考资料,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就来得具体一些、深刻一些。近年来好像大家都不太关注参考资料的重要性了。其实,在学科建设中,指导思想是重要的,学科理论是重要的,而本学科的文献资料的整理、编纂、研究也是不可缺少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这一历史学的第一个二级学科,是新时期伊始设立的学科,故学科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可以说任重道远。
我们知道,不论是研究历史还是研究史学史,都离不开历史文献,而研究史学史在这方面显得更突出一些。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史学界关于史学史研究的大讨论,老一辈的学者提出了一些关于史学史学科建设的见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一些中国史学史专书,间或也涉及这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些见解,对学科建设具有指导的意义。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作为《史学史研究》学术季刊的主编,白寿彝先生在《史学史研究》的封面上,明确地标明它是“关于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这很突出地反映了历史文献对于史学史学科及其学科建设的重要地位。正如他在《谈历史文献学——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二》一文中所分析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