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于历史的认识和对于史学的认识,是两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而史学遗产的悠久的历史积累本身,即展示了它自身发展的历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史学史。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的史学史分册,即“史学史总部”的提要是这样表述的:
本总部所纂辑的内容,是先秦至清末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及丰硕的史学成果,其文献资料以史部书为主,兼及经部、子部、集部有关之书。
本总部包含史学通览、先秦史学、编年体史书、纪传体史书、纪事本末体史书、典制体史书等三十六个部。其中,史学通览反映了中国史学悠久的历史和恢弘的气象,先秦史学反映了中国史学产生的过程,其余各部涉及史书的性质、体裁等诸多方面,历代皇朝关于修史的认识、政策、措施和制度,历史教育以及诸多史学家的生平及其著述活动,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刻的历史意识。[22]
这里说的36个部,除文中提到的6个部以外,还有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国史、会要、训诰、方略、传记、谱牒、方志、民族史、地理书、边疆史地、域外史地、历史蒙求、杂史、笔记、学术史、史论、史注、史考、史表、史官、史馆、史钞、类书、目录、史评、史家传记这30个部。各部之内不再划分小类,而是分别以事目按时代先后编次,使之各从一个方面反映史学史的进程。其中,“先秦史学部”是一个例外,因为在史学产生的早期阶段,难得做细致的分类,我们根据有体例而不拘于体例的原则和前人关于“六经皆史”的见解,则以具体的史书标目,以显示这一时期史学的面貌。这些史书是《周易》《诗经》《尚书》《逸周书》《春秋》《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周礼》《礼记》《竹书纪年》《世本》《国语》《战国策》《山海经》。这种灵活地看待和运用体例的方法,得到不少同行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