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史学史纲(第四卷)

第二节 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

字体:16+-

一、张穆的《蒙古游牧记》

清代前期的史家,在历史地理之学的撰述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读史方舆纪要》等是最有代表性的几部。它们反映了当时史学之经世致用的学风。鸦片战争前后,史学的经世致用之风再次炽热起来,而且带有民族危机的时代紧迫感。清代后期的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是一个突出的反映。早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龚自珍已着手对西北史地的研究,并把这种研究同时务密切联系起来。他以两年的时间,撰成《西域置行省议》一文(见《定庵文集》),率先提出在新疆设置行省的必要性,筹划、建议极为详尽、具体。他最后写道:他的各项建议,“现在所费极厚,所建极繁,所更张极大,所收之效在二十年以后,利且万倍。夫二十年,非朝廷必不肯待之事,又非四海臣民望治者不及待之事,然则一损一益之道,一出一入之政,国运盛益盛,国基固益固,民生风俗厚益厚,官事办益办,必由是也,无其次也”。这些话,反映了他对于边疆事务的重视和远见。鸦片战争之后,研究边疆史地者多了起来,其中以张穆、何秋涛、姚莹最为知名。

《蒙古游牧记》是张穆的代表性著作。他撰写此书的动因,是考虑到清朝建立以来,“内地各行省府厅州县皆有志乘,所以辨方纪事,考古镜今”,而蒙古地区则无志乘专书;官修《大清一统志》、《清会典》虽有所涉及,“而卷帙重大,流传匪易,学古之士尚多懵其方隅,疲于考索。此穆《蒙古游牧记》所为作也”[6]。为了“辨方纪事,考古镜今”,他决意填补这一清代志乘撰述上的空白。张穆撰《蒙古游牧记》还有一个直接的诱因,即他应祁寯藻的邀请,校核其父祁韵士遗著《藩部要略》一书。《藩部要略》是记载蒙古王公贵族世系、事迹的编年体史书。张穆认为:“其书详于事实,而略于方域。”[7]他曾对祁寯藻明确表示:“今《要略》编年书也,穆请为地志以错综而发明之。”张穆的计划,得到了祁寯藻的支持,卒能“俾就其事”[8]。张穆的初衷,是使这两部书“相辅而行”,但他的成就却超出了他的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