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涛(1824—1862),字愿船,福建光泽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授刑部主事。同张穆比起来,他是一个仕途顺利的青年学人。他只活到38岁,比张穆还少活几年,在这一点上他们的命运又很相近。但是他们更相近的地方,却在于学术上的旨趣和民族危机感的共识。何秋涛除补辑、校订《蒙古游牧记》外,也写出了自己的边疆史地研究巨著《朔方备乘》。张、何齐名,确有许多共同之处。
《朔方备乘》是一部采用多种体裁纂辑而成的综合体史地著作。它包括卷首12卷,正文68卷,另凡例、目录1卷。卷首是抄录“圣训”和“钦定书”中的相关内容,所录之书有《平定罗刹方略》、《大清一统志》、《皇朝通典》、《皇朝文献通考》、《大清会典》。正文有述略6卷、考24卷、传6卷、纪事始末2卷、记2卷、考订诸书15卷、辨正诸书5卷、表7卷、图说1卷。述略,略用编年体;考,偏重地理方面;传,包括历代“北徼诸国”和“用兵将帅”;考订、辨正诸书,是对前人及近人有关撰述的考订;表,包括事迹、沿革、世次等;图说,包括自西汉以下北徼地图和论说,以及俄罗斯自初起之时至道光末年不同时期的地图和论说。其《凡例》指出本书之取材与性质说:“是书取材之处有四:一曰本钦定之书,以正传讹;二曰据历代正史,以证古迹;三曰汇中外舆图,以订山川;四曰搜稗官外纪,以资考核。”又说:是书“旁搜博采,务求详备,兼方志外纪之体,揽地利戎机之要,庶言北徼掌故者有所征信云”。对于几类材料的来源及其取资的目的,对于本书体裁上的特点,这里都做了明确的说明。至于“揽地利戎机之要”,是谈到了本书的要旨。
《朔方备乘》的《凡例》30则,实采《史记·太史公自序》后半部分的体例,具有序的作用。它对作者的撰述宗旨、重点所在、各部分的要点及相互配合的关系,以及本书在“经世之务”上的具体要求,都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地做了说明,有全书论纲的作用。本书主旨是考察清朝东北、北方、西方疆界的历史和现状,《凡例》第五条提出:“皇朝武功,迥超前代。凡今日北方之镇戍,咸当年睿略所经营:如东海诸部,今属吉林省;索伦诸部,今属黑龙江省;喀部,今为漠北雄藩;准部,今为新疆全境,以及乌梁海之附于游牧哈萨克之关系边防,皆接壤俄国之要地也。”所谓“北徼”的问题,主要是关于中俄边界问题,故《凡例》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我皇清圣圣相承,声教远讫北徼,俄罗斯国詟神武以定界,慕圣文而来宾,实为千古未有之盛。”又指出:“我朝边境接壤俄罗斯,几及万里。康熙年间设界碑于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诸地,此北徼界碑之始;钦命大臣至尼布楚会议,定约七条,此北徼条例之始”;雍正年间,设喀伦于呼伦贝尔及楚库河诸地,此北徼喀伦之始;皆宜详考,以备掌故。”[12]因此,不论是《凡例》中的说明,还是全书正文中的论述与考察,这一部分内容均占有突出的位置。作者认为:“是书备用之处有八:一曰宣圣德以服远人,二曰述武功以著韬略,三曰明曲直以示威信,四曰志险要以昭边禁,五曰列中国镇戍以固封圉,六曰详遐荒地理以备出奇,七曰征前事以具法戒,八曰集夷务以烛情伪。”[13]这八条“备用之处”,有政治和军事的考虑,有关于历史记载之是非的考察和关于现实应变之抉择的判断,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和时代的脉搏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