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这里主要指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史学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阶段,我们把它称作史学的兴起阶段。人类的历史活动是史学产生的客观基础,人类的历史记忆与历史意识的发展是史学产生的主观条件,人类创造出来文字并由此出现了文字记载是史学产生的具体途径。中国史学的萌芽和初步形成,也经历了这个普遍发展的道路,同时显示出自身的特色。
史学的源头可以追寻到古老的传说;传说反映了先民的历史记忆与历史意识的萌生,传说也保存了若干古史的踪影。中国的史学萌芽于官府,是“学在官府”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在官府”的传统的突破,于是出现了私人撰史。中国史学在兴起时期的这个过程,是同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及其开始走向解体相一致的。春秋末期的孔子是处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孔子整理“六经”,是中国史学兴起中的大事,对中国史学后来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战国时期多种史书的出现和历史观念的丰富,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的活跃和人们历史意识的发展。这些,直接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史学发展所继承的积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