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史学史纲(第四卷)

三、评人物

字体:16+-

品评人物,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风气的重要特点之一。这固然同东汉末年“月旦评”的遗风有关,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当时“九品官人法”的需要。一方面是“名节”、“家风”的提倡;另一方面是选官任使的要求。这两点,使人们格外看重品评人物,也推动了品评人物理论的发展。

所谓“月旦评”,就是品评人物。东汉末年的许劭与其从兄许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一时间,人们以能得到好的品题为荣。“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132]“月旦评”的标准是名节与人伦,故曹操得到这样的品题。但曹操对此则极为满意,因为他正处在“乱世”。后曹操起兵,势力渐大,控制献帝,于建安十五年(210)下“唯才是举”之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133]

曹操“唯才是举”的选拔人才的政策,直接影响到品评人物的传统准则。建安二十年(215),曹丕根据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官人法”,贯彻“唯才是举”的原则,把“才”分为九等,按等选用。其后,司马懿控制曹魏,以各州世族为大中正选拔人才,以门第为高下,此即“九品中正制”。可见,魏晋南北朝虽重品评人物,而其品评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