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史学史纲(第四卷)

二、史学史的任务

字体:16+-

史学史的任务,是在人们的史学史意识的发展中逐步明确起来的。在中国史学史上,关于这方面的认识,有漫长而丰富的积累,如:

——班彪的“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这是考察以往的史书。

——刘勰的《史传》追寻自“轩辕之世”而“至于晋代”的史学踪迹,并论其作用,评其得失。

——《隋书·经籍志》对史书的详细分类、考察源流,开阔了人们对史学的视野。

——刘知幾详论“古今正史”与“杂述”,以及历代“史官建置”,这是考察了历史撰述的发展和史官制度的发展。

——高似孙的《史略》在对史书分类的基础上,“各汇其书而品其指意”,是一本有批评意识的史学简史。

——章学诚的考察史学,强调“史家著述之道,岂可不求义意所归”,突出了对历史思想和史学思想的重视。

——赵翼在考订史书的同时,十分关注“古今风会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治乱兴衰之故”的思考与辨析,高度重视史学与社会的关系等。

可见,古代史家所提出、所关注、所阐述的这些问题,已经把史学史的任务的蓝图描绘出来了。

当然,就中国史学来说,从自觉意识上提出史学史的任务,却是20世纪以来的事情。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提出,中国史学史应把史官、史家、史学的成立及发展、最近史学的趋势,作为主要的研究任务。此后,中国史家不断有所探讨、发展。30年代,金毓黻著《中国史学史》,“依刘、章之义例,纬以梁氏之条目,粗加诠次,以为诵说之资”[63]。金著《中国史学史》,基本上是按梁启超所提出的几个方面撰写的。同时,金毓黻认为,史料的葺录、保存、考订、编次,以至传世行远,也是史学史所应包含的内容,故于书中“附为叙及”。金著的贡献,是把史学史的任务更加具体化了,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有突出的草创之功。50年代,刘节讲授中国史学史,认为史学史的任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