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史学志(第五卷)

二、“逆取”与“顺守”

字体:16+-

司马迁在探讨秦汉之际“成败兴坏之理”时,反复讲到了“逆取”而“顺守”之理,亦即攻守异势之理。这是史学家对重大的历史形势之认识很有代表性的论点:

——落后的秦国为什么能够击败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它为什么又招致速亡?

——楚汉战争中,为什么力量强大的项羽终于遭到失败,力量弱小的刘邦反而获得成功?

——汉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制定了什么样的国策?

这些问题,是战国中期以来至西汉前期大约二百七八十年间的重大问题,也是司马迁所处时代的近现代史上的重大问题。司马迁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他非但没有回避这些重大问题,而是以严肃的态度、深邃的思想、卓越的见识和神奇的史笔回答了这些问题。

落后的秦国为什么能够击败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它为什么又招致速亡?

关于这个问题,司马迁在《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中,并没有以自己的口气作许多评论。他只是在《秦始皇本纪》的后论中简略而含蓄地写道:“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这两句话,既概括地写出了秦国发展、强大的过程,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宏大的超越前人的政治抱负,也隐约地揭露了他蔑视历史、目空一切、专横自恣的政治品质。从根本上说,这两句话也是对秦国历史的一个总结。接着,司马迁大段引用了汉初贾谊的《过秦论》,并说“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显然,司马迁是同意贾谊《过秦论》所提出的看法的,他是借用贾谊的看法来回答上述问题的。

贾谊《过秦论》分析秦国自缪公以来不断强大、终于统一全国的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有利的地理形势,即所谓“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这种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优胜之处是,六国攻秦,秦可以逸待劳,“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扼,荷戟而守之”。于是六国逐渐疲惫,而秦国则锐气养成,加之政治上的“远交近攻”方略,乃能逐一击败各国,完成统一事业。关中地区在地理上的这种优势,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曾经保持了相当长的时期,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都有论述。贾谊是较早总结这一历史经验的思想家,他的这一看法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司马迁就是最先接受这种看法的人之一。二是善用人,“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同时采取了“安土息民,以待其敝”的政策。秦国国君善于广揽人才,用其所长,这有长久的历史,也是它逐步强大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贾谊之前,已有人作过评论,李斯的谏除逐客之令的上书是典型的概括,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