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是炎黄文化的发源地。
淮河流域是炎黄文化学术的形成地。
春秋末年,在淮河主要支流涡河北岸的宋国相邑(今安徽省涡阳县境内)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老聃。老聃建构了中国第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他是中国哲学之父。
老聃撰写的五千言,被后人称作《老子》或《道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经典。尽管近百年来,古史辨派及其追随者不断说《老子》的作者不是老聃,《老子》一书成于战国中期。但是他们的所有论点因其不合逻辑已被驳倒而不能成立,他们的所有论据已被大量历史文献所否定。特别是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出土以来,更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宣告《老子》成于战国说的破产,老聃就是《老子》的作者。
撰写第一本中国哲学史的胡适,以史实为据,指出老子是中国哲学家第一人。张岱年先生说:“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这是确实无疑。”父,甫也,始生之意。中国人的第一人,当然是中国人之父,我们无法考知。中国哲学家第一人,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当然是中国哲学之父,这是我们能考知的,他就是老聃。
老子早于孔子约20年,更早于孙子、墨子,《老子》也先于孔子的《论语》、墨翟的《墨子》、儒家的《易传》……时序上的先在性保证了老聃作为中国哲学之父的地位。当然,时序上的先在性只是老子作为中国哲学之父的一个必要条件,并不是充足的条件。作为充足的条件,我们还要看《老子》的哲学思想,他的思维方式是否给予后来儒、墨、法、阴阳……诸子之学以深刻的内在的基础性的影响。
《老子》今读老聃从《易》无体的构建中,悟解了无与有的统一是宇宙本原本体,又以无有统一的原则,吸取《尚书》中“含德”、“重积德”等普遍性的伦理概念和“道”这一具有至上法则含义的政治概念,使之成为更趋向无的抽象——“玄德”,最终提出了创生与规定宇宙现实世界存在的最高范畴——道。老子在提出道与德这一中国哲学最高的也是最基本范畴的同时,在总结《易》、《尚书》、《诗》以及春秋史官阴阳五行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道生天地万物的宇宙生成论,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转化的矛盾观和以“反者道之动”的光辉命题为核心的辩证法学说,以观物取象为基础,以直觉思维、逆向思维、整体思维为特征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无为而无不为的价值观与行为原则,超越、和谐与玄同的人生境界,从而构建了中国第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老子提出的道德、有无、阴阳、中、气、心、美、善……不仅是道家哲学的基本范畴,也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老子提出的道本原本体论、道法自然的宇宙观、直觉思维方法以及超越的为道之方,也不仅是道家学派的本体论、宇宙观和方法论,同样是中国哲学的特有的本体论、宇宙观和方法论。无论儒家哲学,还是墨家、法家、阴阳家的哲学,都归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