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这一句是本章的核心。
孔,大也。德,得也。孔德,指体现道的性能的大德之人。为什么说这一句是本章的核心呢?因为本章所讲的就是道是什么,为什么道是大德之人的行为标准。下面的文字就是对道的描述。
道是什么样的呢?老子告诉人们:道的状态是恍恍惚惚的。(道不是某一确定的具体存在,是本体存在,也是气一样的物质一般。)尽管道是恍恍惚惚的,但恍惚之中有物、有形象,是真实可信的。老子对道的形状的描述,让人们认识到道是物,是物质存在,不是什么绝对精神,更不是神或上帝。道是恍惚而真实的,大德之人应当仿效道,即形象方面的恍惚与内在本质的真实。用老子的话说,即“和光同尘”、“混兮其若浊”、“微妙玄通”、“敦兮其若朴”。
这一章,老子从论述道与德的关系入手,再次描述了道,提出了十分精彩的道论。
首先,老子肯定道是物,不是精神。但是道又不是具体的物质实体,它是一切物的共同本质。它没有具体形态,它的存在形态只能是恍恍惚惚的。在恍恍惚惚中有象(无物之象、大象),有物(无物之状)。作为天地万物形成前的道,它是无限的无形的混沌,其中有真实可信的精气。
如果不存偏见,应当承认这一段对道的物质性的论述是深刻的,代表了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外哲学的最高水平,是当时最科学的物质观。老子还解决了宇宙本原本体道与具体物的本质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万物由道而来,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具体物的本质属性就是“德”,因为它“得”之于道。所以老子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德从于道,但道又赖德而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