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上士、中士、下士之分,不是阶级之分,而是对道的理解程度之别。道是本体,是内在于万物的本质,难被感知。只有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去掉杂乱的表象、假象,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真,这是上士。中士惑于现象,难辨真假,对道只是将信将疑。下士停留于表象,不愿认真实行,以为道是虚假的,哈哈大笑了之。
道的本质是光明的,从现象看好似暗淡无光;道的本质是前进的,从现象看往往好似后退……人们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说现象并不是本质,要把握本质,必须透过现象,用老子话说就是“损”,“损之又损”,透过又透过。道的本质只能悟,不能具体认知。比如“大象无形”,为什么?这只能运用逻辑推理,因为形外有形,有形就不是最大的物象。这无法认知,只能悟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