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是《论语》第一篇第一章的第一句话,也可以说是千古以来最重要的一句话,即所谓学以立德、学以益智、学以长才。男女老少只要真正懂得了这句话,就可以找到解决人生问题的钥匙。短短一句话,寥寥数字,含义却非常深刻,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可以赋予它不同的意义,这也是“开放的《论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吧?我认为,这句话至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为什么要学——学习的极端重要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本身蕴含了孔子对学习的高度重视,对学习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论语》中讲学习的篇章很多,其中突出讲学习重要性的,有如下两例:一例是《卫灵公篇》第三十一章。“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意思明白易懂。后来,荀子《劝学篇》说得更简洁,“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自己也说“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是思考、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不经学习的思考是胡思乱想,是异想天开。只有学在前,思考才有据有效。另一例是《阳货篇》第八章。“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子曰:‘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在孔子看来,仁、知、信、直、勇、刚都是高尚的品德,但如果不加强学习,这些美德就不会得到弘扬。比如,只有仁爱而不加强学习,就可能愚蠢;只有聪明而不加强学习,就会随意**;讲信用而不加强学习反而会坏事,等等。正因为学习如此重要,所以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篇》),一辈子坚持学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对自己的好学也是引以为豪的,“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篇》)。古往今来,学习是极其重要的。往大处讲,治国平天下的本领,要靠学习得来;往小处讲,个人谋生、安身立命的本领,包括提高自身的素养,都需要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