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近三十年史学演讲录(第十卷)

一、中国古代史学是有理论的

字体:16+-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在著作中提到,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中国古代史学没有理论”这种说法进行反思,能谈一谈当初的想法吗?

瞿林东: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史学界也开始从理论上进行反思。批评教条主义、简单化和片面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思想界很重要的一项活动。这一时期,大量西方史学的理论著作陆续涌入中国。对于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西方史学的理论就好比吃快餐一样新鲜,于是便有人开始用西方史学的理论比照中国的史学,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没有理论”,这种看法在当时影响很大。我是学史学史的,对此深受刺激且备感无奈。中国古代史学是有理论的,但自己却说不出来,因为我和同行们没有着手研究。后来,我就开始有意识地较多地关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理论形态。

在研究过程中,首先碰到的就是理论形态方面的问题。历史学主要有两种理论形态,一个是关于客观历史的理论(历史理论),一个是历史学这门知识或这门学科自身的理论(史学理论),而研究者往往容易将历史学的这两种形态混淆起来。人们虽然经常说历史学理论,但实际上大多数场合说的是客观历史的理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因为唯物史观是对客观历史发展理论的最高概括,这就容易以此代替历史学知识的理论。我的老师白寿彝先生在1983年主编《史学概论》并反思过去的时候,也说这个问题曾使他感到困惑。

《中国社会科学报》:所以,区分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是您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起点?

瞿林东:是的。在《史学理论研究》的前身《史学理论》1987年的创刊号上,我曾写过一篇题为《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短文,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做了分析;而在这之前的1986年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陈启能研究员曾写过一篇《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后来我才知道,1982年尹达先生在一次演讲中已提出过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