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都是“池哥昼”,但村寨之间从服装到动作都有一定区别,这一差异也带来了文县白马人“池哥昼”的丰富性。草坡山与县城间的路好走,很多有关白马人的研究活动也被安排在草坡山。这次有人来拍纪录片,也被安排在了草坡山,因此今年草坡山的“池哥昼”从年前就开始排练了。
一、年前排练
我正月初六到草坡山在巴甲大伯家住下,这次家里人比上次多了许多,非常热闹。院子里挂着腊肉,泡着咂酒,堆放着劈好的柴火,厨房里摆满了肉和粮食。正值中央电视台一个栏目的摄制组在此拍摄纪录片,正月初七就已经开始练习了。还没来得及与大伯家人说几句话,就听到外边敲起了锣鼓,急忙出去看,正是池哥在排练。正在排练的是四个池哥和两个池母,旁边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敲着大鼓,还有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在敲锣,本来也不该他敲锣,他从别人那夺来了锣,被夺走的是位大人,看着眼前这个背着比自己还大的铜锣的小男孩,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池哥的服装很是抢眼,与入贡山发黄又显得较为破旧的羊皮袄不同,眼前的羊皮袄十分白净。
B:“池哥身上穿的不是羊皮大衣,是去年新做的,身上白白的不是羊毛,是一种人造纤维。”
W:“为什么不做成新的羊皮大衣?”
B:“现在都没有新的羊皮大衣了,人都不穿它了,有的太旧,都发黄了,上电视不好看,穿上也重得很,娃们跳着也累。”
图4-9 草坡山年前排练“池哥昼”
新做的池哥服装代替了以前的羊皮大衣,也免去了表演之前相互借衣服的环节,由此在人员的挑选上更加灵活自由。草坡山池哥的上衣要比其他地方的长,已经到大腿的位置,这也是草坡山人评价自己池哥时称赞的地方,他们认为把上衣屁股遮住要好看些,认为像入贡山等其他地方池哥的衣服太短、很土、不好看,也是在这种观念意识下,草坡山人把池哥的尾巴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