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人、氐人、白马人,这一群体在今天的民族分类下显得有些尴尬,无论是外界的争论还是内部的认同其实都无法得出一个确定的结果,原生性、场景性和工具性的认同特点共同存在于今天的白马人心中。在民族—国家体系下的民族分类中各方学者发表意见,而白马人对关于自己的族体归属的讨论中只是较为旁观地成为历史的参与者,[23]但今天的白马人在实际的生活中则更加灵活、有策略地运用这一身份。在给统战部刚上任的领导敬酒时,乡长一定说自己是藏族,但这几年在他心里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要去仇池山转一圈,因为他觉得那是他们祖先生活的地方;他们不喜欢别人再来研究族属问题,但在今天的许多场合又常常特意表达出自己与藏族、羌族的区别与差异,也对邀请了很多专家参与的白马人民俗文化研讨会抱有很大期望……
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舞蹈承载着族群的集体情感、集体观念,从历史走来又向未来奔去,其外部呈现出一种在混融与杂糅的同时主动保存自我的文化特点,内部又呈现出场景性与层次性的认同特点。无论是村寨仪式中的集体活动,还是对外展示中的舞蹈表演,都是白马人对生活福祉的追求。对内舞蹈是族群知识的传递、集体情感的宣泄、村寨秩序的维护、集体意义的表达;对外舞蹈则是塑造文化、突显形象、获取资源的途径……
从白马人的舞蹈为起点我们可以看到,当下舞蹈学科中的民族舞蹈以民族为单位,是对现有民族分类体系的身体表达与强化。从民族—国家体系出发,民族舞蹈的建构是十分必要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东方红》到今天的《复兴之路》,少数民族舞蹈一直是中国舞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板块下集中了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还有越来越多的西南少数民族的舞蹈,这些舞蹈虽然强调保留本民族文化,但更多地在以差异性为前提进行抽象与创造。在民间则与本文呈现的白马人的舞蹈一样,处于杂糅、混溶的状态。由此可以说,以风格为标示的民族舞蹈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若是将民族舞蹈本质化或同质化,则对许多舞蹈现象无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