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美育效应

总序

字体:16+-

1.历史的背影

时间如车轮,飞快旋转。

离开20世纪的1986年,已掠过30载。那年,我的硕士导师刘兆吉先生(1913—2001)在首创“美育心理”(1983)[1]概念与学科基础上,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育心理研究”,所主创的《美育心理研究》(1993)获四川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2]等,都堪称中国心理学史、美育史、教育史上第一。刘兆吉先生在他伏案整理资料的桌前发病,送到医院再也没能回来。桌上翻开的那张报纸,醒目的文章标题《美与物理学》(杨振宁),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离开20世纪的1996年,已掠过20载。那年,继承先生开创的事业,我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项目“审美教育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一等奖;总编的《跨世纪美育科研成果书系》(1996—2000),从美育实验、理论体系到覆盖幼小中大的学校“美育综合课”教材,首次建构了学校美育系统。与中央教科所白天佑教授主持的以立体折纸为主要载体的大美育遥相呼应,我们被学界合称为“大美育”。此后,我又连续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十五”“十一五”美育项目,主编出版了《新世纪美育科研成果书系》(2000—2005)、《文理艺大综合课程与教学设计书系》(2006)等。

离开21世纪开端的2000年,已掠过16载。那年,在新一轮美育项目开题会上,我挥泪告别大家,师从导师黄希庭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潜心探究审美认知和美育的心理规律。为支持审美与艺术心理的学术发展,黄先生在他领衔的基础心理学博士点中,增设了“审美认知”方向(2005),在应用心理学博士点中增设了“应用审美心理”方向(2008)。以此为重要基础之一,我校成功申报了“美学”博士点,其中设“美育与审美心理”方向。黄先生作为心理学专家,力挺学生跨界创新,为美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