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美育心理、教学审美研究的深入,把审美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挖掘教学的审美因素,揭示教学的审美特征,实施教学审美化已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所谓教学审美化就是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美和运用教学艺术形式的外在美,将教学诸要素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和谐统一的审美活动,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身心愉悦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操作模式[1]。教学审美化使课堂教学从单纯的认知活动转变为审美活动,在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基础上,实现“以学为乐”,达到“好之”“乐之”的境界。结合英语学科的教学实践,将美与审美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按照学生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澳大利亚学者希拉尔提出了英语的“融合式教育”[2],主张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其本质就是强**学过程的审美化;美国近年来提出把艺术与审美作为从总体上改造教育的手段,主张“使艺术丰富到一般课程中去”[3]。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我国近年来也开始从审美视角对英语教材、教法进行改革。在教材编排上,强调采用富有审美特征的插图、选取情景化的课文、设计趣味性的对话和课堂模拟交际活动;在教学方法上,倡导“体验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旨在通过增强学习趣味性和积极情感体验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4]。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从美和审美角度来分析、运用教学材料缺乏自觉意识,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化缺乏教学策略和具体操作方法,尤其对英语教学审美化的效应缺乏定量研究。为此,本研究根据美育心理和教学审美的原理,运用教育实验法,对英语教学审美化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探索英语教学审美化的可行性,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