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国秀华老师 整理:陈晶
人是在不断挣脱原有束缚的过程中成长的,这个过程可能是痛苦的,但经历了痛苦之后才能体验成长的幸福。今天我要讲的是我个人的人生经历,有经验也有教训,讲出来是为了让大家吸取经验教训,让大家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走得更顺畅。
我是一位没有专业起点的老师,是在“**”中成长的。1974年插队回京,当时只有“文革”期间的初中水平。当时幼教的地位还处于“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的阶段。北师大幼儿园当时的情况是硕士生当园长,有三个大学生和很多优秀的老幼师做教师。而且,在插队回来的人中也不乏多才多艺的人才。当时自己的条件最差,感觉自卑,因此,我找到园长和领导要求调离,但都被婉言谢绝了。
人要适应社会,不是让社会适应人。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后,我留了下来,并树立了自己的信念,“既然调不走就要好好干,一定能干好,但是要努力。”
一、沐浴师大园风,奠定专业信念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一个单位的文化对个人的成长作用很大。北师大幼儿园有着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特点。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和年代,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但北师大幼儿园的教师们却认真地关注着“如何上好每一节课”。为备好课,教师们周日下午都要回到园里备课、练琴,园长更是坚持每天下班吃过晚饭后八点回园看书至十点。
要关注周围人的言行,并不断去思考为什么,才能分析判断和吸纳成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她们已具备了那么好的条件,为什么还能如此投入地学习?” 带着这样的问题和困惑,1975年,我参加了园长组织的知青培训。园长请来教授为我们开展讲座,请来小学美术教师给我们培训美术技法。培训让我对幼教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幼教工作的内涵如此丰富,是有学问、有规律的,是需要学习、需要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