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秀
2008年,北京市教委搭建平台,为我们这些骨干教师提供了跟名师和专家近距离学习的机会。我有幸成为刘老师工作室的成员之一,与来自不同区县幼儿园的10名姐妹在名师工作室学习。三年来,在刘老师的引领、激励和督促下,在组里其他姐妹的帮助下,我在确定教育活动的核心经验、观察分析儿童表现、寻找教育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从中浅尝到了学习和研究的甜头,感到了收获的喜悦。
一、名师垂范,提高自己对教师责任的认识
(一)对“为师者”人品的认识
回想工作室成立之初,刘老师关于“名师”给我们做出的解释:真正的名师应该是富有深刻内涵的出色的教师;是具有高尚师德和精湛业务的教师;是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求真务实、潜心钻研、勇于创新的教师;是乐于奉献和具有强烈使命感的教师。这些话激励着我们为之努力和奋斗,国秀华老师、陈立老师、杨丽欣老师等,这些真正的名师和优秀教师,他们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对专业的钻研、对自己的严格,都是令我敬佩和学习的榜样。
(二)对“骨干教师”责任的认识
我作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承载着领导和同事的期望与厚爱,记得在北京幼师的培训典礼上,张处长对我们提出:“骨干就是支架,要撑起重任。”责任既是压力,同样也是动力。三年来,各级领导的期望与信任督促着我不敢懈怠,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力求尽快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努力缩小与名师的差距,在一线教学和教研中发挥自己的骨干作用,与青年教师牵手共同提高。
(三)对“专业成长”必要性的认识
日常工作中,每每组织教学活动、投放游戏材料、撰写教育笔记时,总是觉得专业知识和教育策略有所欠缺,使我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的成长产生迫切的需求,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做专业的幼儿教师才能给幼儿提供更好的、更适宜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