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年人康复护理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

字体:16+-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根据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它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极易引起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卧床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一、康复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年龄、性别、遗传因素:60~69岁妇女发病率高达50%~70%;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达50%以上。家族中有患此病的,本人患此病的危险性将增加。

(2)内分泌影响: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

(3)营养: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或吸收不良。

(4)活动:户外活动减少,光照时间短,导致骨质缺钙。

(5)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如吸烟、饮酒、咖啡等都会影响钙的吸收。

(6)药物因素:长期使用影响钙吸收的药物,如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等。

2.身体状况

评估是否有腰背部、膝关节及其他部位疼痛现象;有无身高变矮、驼背;是否发生脆性骨折(是指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的骨折)等。

3.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机体的不适,如疼痛、骨折等造成了活动不便,不愿进行锻炼。身体外形的变化也增加了心理负担。

4.辅助检查

(1)血生化检查: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等。

(2)X线检查:对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只有骨量下降30%时X线片才能显示。但此检查对骨质疏松症所致的骨折能够进行定性定位诊断。

(3)骨密度(BMD)检查: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