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年人心理与行为

学一学

字体:16+-

老年人的审美需求

(一)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是审美对象在主体神经系统中形成的特殊联系。对于审美主体来说,它表现为一种爱好、趣味;对于审美对象来说,它表现为一种标准、尺度。从心理角度讲,它是一种心理状态;从生理角度讲,它是一种神经生理结构形式。[2]

美是什么?这个问题争论了两三千年没有定论,但有两点已达成共识,即:

(1)美是客观存在的;

(2)美是主观意识的。

美的事物要具有形状、线条或色泽、气味等视觉现象,它可以存在于大自然之中、艺术作品之中,还存在于人类自身之中。美的事物只有人类才能意识到,才能去欣赏。美感是指个体对美好事物的心理体验。当人们的感官接触到优美事物时,发出赞叹,激起情绪共鸣,引起感动,处于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这是优美感;当人们的感官接触到巨大壮美的事物时,产生强烈的愉快、兴奋感受,由衷的敬佩之情,激发豪放、振奋的情感,这是壮美感。[3]

审美心理与日常生活心理不同,表现在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机制方面。康德、叔本华认为审美心理表现为一种“静观”的态度,即审美心理关注的对象,是客体的一种合目的性形式。审美心理不考虑对象处于何时何地和本身有无功利价值,也没有主体感觉和理性上的利害感,而是将全部精神力量浸没在直观中。这意味着审美心理是对日常欲念的切断,是主体与客体的一种融合,我国古代称之为“虚静”。因而审美心理具有主体超越物我而专注于对象知觉表象并与之神游的“静观”性质。[4]

老年人的审美与年轻人有较大的差别,比如去服装店买一件老年人穿的衣服,那些色彩艳丽、款式新奇的年轻人穿的衣服固然吸引我们,但我们的知觉总是有意排斥它们而集中到那些适于老人穿的大方朴素的色泽和式样上去。年轻人是追逐时尚、赶时髦,老年人则更呈现他的个性。